基本信息
刘洁生,1957年4月出生。1982年12月获江西大学生物系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获中山大学生物系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在香港大学动物学系进修。1998年10月获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5 年6月至9月在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被暨南大学聘任为生物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省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广东省轻工业协会和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专家顾问。2006年5月任暨南大学副校长。现任暨南大学副校长,广东省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学习经历
1978-1982 江西大学生物系本科
1982-1984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
1995-1998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4-至今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
期间
1989-1990 在香港大学动物学系进修
2005 在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1)赤潮毒素生物合成机制与致毒机理
2) 藻类水华的防治;
3)微藻生物能源
学术成果
近10年来,主要从事海洋赤潮毒素、毒理和有害藻类的防治、藻类能源研究。曾主持“973”二级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和多项产学研横向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系统研究了球形棕囊藻、米氏凯伦藻等鱼毒性赤潮藻溶血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溶血特征及生物学意义等,提出神经节苷脂可能是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在兔红细胞上的特异性靶点。首次发现摄食可显著诱导赤潮藻生物活性成分的生成,提出溶血毒素可能是一种抗摄食防御物质,在鱼毒性赤潮生物抗浮游动物摄食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了麻痹性贝毒、河豚毒等系列鱼贝类毒素细胞荧光染料测定方法,为贝毒的快速筛选提供了新的选择。率先进行了赤潮毒素PSP的亚急性毒性研究,为全面评价PSP危害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数据。开展了利用农林废弃资源控制藻类生长的研究,并提出利用植物化感物质治理赤潮的新思路。近年来在利用生物技术开展高油微藻种质筛选和改良,油脂合成的分子机制方面作了一系列工作。
曾开设神经生物学、环境生理学、饮食与保健等课程,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多媒体课件一等奖等多项奖励。